您的位置:首页 > 电脑网络 > 笔记本 > 联想 TCL 京东方三大国际并购案比较(2)

联想 TCL 京东方三大国际并购案比较(2)

luyued 发布于 2010-12-26 23:12   浏览 N 次  


在手机业务领域,联想于2002年投入9000万,买来厦华电子的牌照,成立联想移动通信公司。随后三年,联想又投资超过12.5亿港元,其中投资于互联网业务超过10亿港元,投资手机与IT服务业的分别为1.5亿港元和1亿港元。但三年之后,联想并没有达到营收超过600亿人民币的目标(这是《财富》全球500强的门槛)。不仅互联网业务因为遭遇泡沫破灭而抽身,终止与美国在线的合作,IT投资也亏损连连,不得已打包卖给亚信科技一部分。做别的不灵,只有做PC还凑和,而国内PC市场已经巨头环伺,联想的市场份额只有下降的份儿,想打开国际市场,根本没门。这就好像一支队伍被死死地堵在了山沟里,而且包围圈还在不断缩小。如果此时包围圈外突然有一支队伍说愿意合伙,帮助场外开花,围魏救赵,恐怕条件再苛刻,也会觉得这是喜从天降。TCL为什么?护照!护照!

李东生也是如此。当时的TCL是国内家电业第二名,但李东生觉得已经找不到增长空间,原因有二:加入世贸组织两年后,对中国彩电密集的反倾销调查让人措手不及,堵住了中国彩电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海外市场的通道。与此同时,国内彩电和手机产业价格竞争十分激烈,TCL的手机业务在2004年严重亏损。李东生认为,只有通过与跨国公司合资,才能实现彩电与手机业务的快速扩张,并获得外企的核心技术,以及国外销售网络,然后将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延伸到国外,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化中找到一条生路。简单说,李东生是因为TCL产能巨大,但国内市场遭遇增长瓶颈,国际市场遭遇封锁,无处释放,憋得难受,才不惜重金,为TCL买一张国际通行证。京东方为什么?替代!替代!普通高手只想到战术,只看到未来的一步,而真正的高手看重战略,能看到未来的两步甚至三步。王东升就是一位典型的战略高手。从1992年接手京东方,他就一直思考战略问题。事实证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的“替代危机”思维日后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替代危机”是王东升多年思考得出的战略概念。1992年,因为电子管被CRT技术替代,北京电子管厂这个大型国有企业此时的家底只剩老厂房,成批成套的大型设备全部变成废铁。更严峻的是,替代危机留下两大沉重包袱,一个是上万名员工,一个是巨额债务。在从电子管技术被动转向CRT技术的过程中,王东升第一次体验了替代危机的可怕。于是,王东升开始陷入担忧和焦虑,因为当时国际盛行的CRT技术也已发展30年趋向成熟,有难以突破的极限,无法持续升级的技术必然被替代。他必须在CRT技术被替代之前找到下一个替代技术,掌握战略主动。1995年,王东升成立预研项目组,开始对当时平板显示领域中的三种技术趋向――PDP、TFT和LED进行跟踪和研发。1997年明确肯定3C融合为平板显示技术带来的历史机遇:“TFT-LCD技术将成为平板显示的核心技术,在今后10年内将居于显示技术中心地位,并主导显示行业的发展,由此影响到家电、PC等相关行业。”从1998年开始,王东升将企业资源开始集中于TFT显示技术,直到2003年大举并购,战略准备期至少5年。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