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脑网络 > 软件 > 国际IT巨鳄游来,闽企芒刺在背?

国际IT巨鳄游来,闽企芒刺在背?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8 22:44   浏览 N 次  

各取所需 一拍即合

自1992年在北京设立第一个办事处以来,微软已在中国走过了15个年头。这15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5年,以微软为代表的国际IT巨头在华迅速扩张。尤其近两年来,微软通过各种手段严厉打击盗版,推动中国软件正版化,同时在价格上进行了相应的“让步”,使得中国软件正版化程度大大提高。2006年4月,中国国内主要PC生产厂家先后与微软签订采购大单。其中清华同方的订单金额达1.2亿美元,TCL采购金额为6000万美元,方正2.5亿美元,而联想则超过7亿美元。
与此相应,微软在中国各地的技术服务中心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观察人士称,微软在此时加强在各地建设技术服务中心,既是适应迅速扩大的客户使用群的需要,也可以视为对胜利果实的一个巩固措施。“为了使各地的产品顺畅升级,更有效地解决新产品的落地问题,进而巩固自身的市场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各地设立相应的研发、技术服务中心。”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说。
就福建自身来看,福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微软等企业在此布点的另一重要原因。“‘十五’期间,福建省信息产业实现了由新兴先导型产业向战略支柱型产业的历史跨越,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对经济社会带动面和影响面最宽的重要产业门类。”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卢增荣如是说。
据福建省信息产业厅的消息,2005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超过192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9.1%。目前,福建省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居全国第8位,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销售收入居全国第9位,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多万,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硬件生产基地需要软件研发、技术服务基地的配套开发来进行升级。因此,对于微软、IBM等软件开发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
除此之外,人才价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福建IT人才市场的开发水平较低,人才价格相对廉价,不但低于国外的人才价格,也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地。跨国企业在福建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较为低廉的人才资源,降低成本。
“微软、IBM这类面向全球布局的跨国大企业在福建布点是迟早的事情。”杨益生告诉记者,为了维护并扩大在福建的市场,进入福建是IT巨头势在必行的选择。

谈技术中心转移为时过早

有媒体在报道中称:“近年来,一些跨国企业开始把技术研发中心转移到福建,福建省不再仅仅是跨国企业的‘制造车间’,这有利于带动福建省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技术创新。”
然而,此次微软在福建设立技术服务中心的举措,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其一,是“设立”,而非“转移”。其二,设立的是“技术服务中心”,而非“技术研发中心”。
微软公司在中国有三个最重要的研发中心: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微软在华最重要的这三家研究机构被设立在中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数年来微软一直不断扩大对这些技术中心的投资,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丝毫看不出有迁移的意向。
此次微软在福建设立的机构名称是“技术服务中心”。类似的技术服务中心最近两年微软在中国大陆陆续设立了不下十家。这些中心大多与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的本土企业合作,搭建面向产业链的技术交流和传递平台,提供培训和咨询等多种服务。很明显,这些技术服务中心的平台功能远远大于研发功能。
厦门信息产业局负责IBM项目的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在此次“9·8投洽会”上,IBM与厦门市政府签定了《信息化合作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IBM的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厦门机电工业区的公共平台等内容。虽然这次计划尚未具体实施,但可以看出,IBM此次也重在建立平台而非研发。
相较而言,最有“研发”的味道的是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很公司在福州设立的研发中心。记者了解到,这个刚刚建成的技术中心将分为两部分从事设计工作:一是任务分工,经过协调沟通,分担日本研发中心的一部份设计任务;二是对原有的基础性设计进行扩展,并尝试进行一些基础性开发。
福建日立的总经理绪方浩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福州设立研发中心是为了与产品生产相配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市场动态保证足够的应变能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微软在福建并没有硬件生产基地,它将主要的研发中心设立在北京、上海等信息产业发展早、人才储备丰富的发达城市也在情理之中。福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了占领这部分市场,国际IT巨头加大在福建科研服务机构的投入,扩大其规模甚至升格为研发中心都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现在就说福建承接了技术中心的转移,有欠妥当。

国际巨头不是“狼”

且不论是技术中心转移还是设立技术服务中心,人们更关注的是,IT巨头的进驻将给迅速发展中的福建信息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认为,福建信息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尤其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软件业的突破性发展来对它进行有效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IBM等巨头的到来绝对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方便了福建企业进入微软的技术体系,同时带着福建的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这些企业会吸收我们的一些人才,将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且这些企业的存在,也会增强本地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杨益生说。
记者还从日立数字映像(福建)有限公司了解到,日立在福建设立的技术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将全部实现本土化。日立福建的总经理绪方浩一表示,公司将加大对这些本土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日方技术人员来闽进行业务指导、输送日立福建的科研人员赴日学习等方式,提高本地人才的技术水平,使之能在日立的研发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微软、IBM等大公司也大都具有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培养体系不但对福建具有借鉴意义,也将对福建培养和吸引IT人才起到推动作用。
与政府的热情态度不同,福建本土企业面对微软等巨头进驻福建表现得相对冷静。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家福建本土软件企业中,许多受访者都认为这些IT巨头的进入有利于促进福建信息产业的发展,但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太明显。
“巨头的到来,会给福建本地的同类企业带来冲击,但同时也给这些企业带来学习的机会。”顺和达软件公司的副总经理许勇进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面对这些巨头,福建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机会不断学习,寻找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
福建晨曦软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伟的看法则显得更加乐观。在他看来,这些国际IT巨头在福建设立的技术服务中心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特别的影响,甚至由于外企的人力成本一般较高,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使这个行业的市场更趋于合理化。赵伟说,在此之前晨曦软件已经在很多方面与IBM等大公司有过合作,此时这些技术服务中心的成立并不会对以前的合作关系造成太大的变化。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跨国公司会带来新的技术,成熟的管理模式,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和市场营销模式,这对福建省的同类行业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但是,“软件行业不是房地产,其价格不会因为一两家企业的进入而发生太大的波动。”■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