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脑网络 > 笔记本 > 李易:三年之后回首珠江路,惨不忍睹痛心疾首

李易:三年之后回首珠江路,惨不忍睹痛心疾首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4 18:50   浏览 N 次  

作者:DISCLOSER创办人 李易 芝麻开门B2B平台

坦白的讲,南京珠江路是我人生第一桶金的发掘地,没有当年的珠江路在线也就没有今天的蕃薯藤文化传媒。正是基于对这条街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南京日报》宋冰老师邀请我为珠江路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毫不迟疑的一口答应。

谈到珠江路,就不能不提“北有中关村 南有珠江路”这句口号。这句标语式的口号曾经是珠江路人挂在嘴边的自豪,在中国***甚至台湾业界也颇有口碑。但是时光荏苒,今时今日还有几个珠江路人敢在全国性的场合底气十足的大喊“北有中关村 南有珠江路”?

为何曾经的辉煌变成今天的难以启齿?我想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希望可以给关心珠江路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一些参考。


没有品牌,始终只是区区一条街而已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想先带各位读者浅忆当年情。

当年,中关村和珠江路同时起步时,也不过是充斥着倒爷的电子贸易一条街;当年,杨元庆从京城南下摸到段红飙的装机门市上寻求合作时,联想也不过是个区域性品牌;当年,赛博数码广场落户珠江路边缘地带时,它也不过是一个被雄狮电子城白老板笑话的可怜虫。

遗憾的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忆当年又能如何!?

今时今日,段老板还能和杨老板在谈判桌上平等对话吗?白祥先生的势力范围又能和张瑞麟先生相提并论吗?毫不客气的讲,珠江路上所谓的品牌已日渐凋零,惶惶不可终日,长此下去,珠江路终究沦为一条为它人做嫁衣的贸易集散地。更令人痛心的是,事实上,即便在贸易领域珠江路的影响力也在逐年下降,伴随着厂商渠道扁平化的进程,当年被珠江路广泛辐射的苏北、安徽、浙江、山东等地也早已从势力范围中被强行割出。

没有品牌,就无***打造影响力,没有影响力,何谈从优秀到卓越?


格局决定结局,层次亟待提升

台湾首富郭台铭先生有句名言,我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场合也经常引用,那就是格局决定结局。

我们珠江路的格局太小,这一点从名字上我们似乎可以揣摩一二,中关村是个村,而珠江路是条路,尽管一字之差,但是存在一个本质上的不同。村是什么?村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是一个可以定居的地方。路呢?线条的概念,来往的行人只是过客而已,无***把根留住。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全中国的确只有一个村,但是街、路、桥就比比皆是,比如说沈阳三好街,合肥金寨路,西安雁塔路,成都磨子桥…,举不胜举,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值得探索。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据观察,珠江路对于外来企业的友好程度明显不够,有关部门在某些方面也老惦记着保护本地企业。类似赛博数码广场这样带有台湾鸿海集团背景的项目其实有关部门就应该大力扶持。在这一点上,武汉市有关部门就值得我们学习,根据我掌握的情报显示,正是因为在赛博数码广场武汉店项目上的大力支持感动了鸿海集团高层,才会有鸿海武汉汽车电子工业园的安家落户,这种长远的眼光难道不值得学习吗?

以我的观察,珠江路的本地企业在保护之下真正成长起来的寥寥无几,有些企业在关怀和爱护之下甚至还登上了业界拖欠应付帐款钉子户的黑名单,成为珠江路的耻辱。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常年和各大厂商及分销商高层接触,很多人一提起珠江路就会点两家著名企业老板的名字,它们都是以拖欠帐款而著称的,其中一位A是每次遇到供应商追款,他就带着人家到郊外去看地,“你看,这都是政府批给我的,这么大一块地都敢给我,你那点货款算什么?”另外一位B则是著名的谈判高手,遇到有供应商上门讨债,他会说,“我有的是钱,你说我欠款,好,我马上安排人和你对帐,对好了一定付。”

就在前天,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还在电话里告诉我,他的公司再也不和B做生意了,“只做了一笔几十万的小生意,货款收了半年还没收回来,以后肯定不来往了。”

君可见,珠江路的著名企业家格局都如此之小,其它老板的格局又能大到哪去?!


人,问题终究还是在人

格局的提升不是说我们把珠江路改为珠江村或者珠江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我们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胸怀大志,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时刻做好准备。

在这里,我个人呼吁珠江路以后要少一些流于形式而多一些崇本务实,以珠江路电脑节为例,花开花谢年年都办,不仅毫无新意并且还令业者疲惫不堪,似乎成了变相的政治任务。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就此事我也和新华海集团董事长段红飙先生探讨过,南京消费者和业界其实都不需要现在这样的电脑节,他们更需要类似CEBIT富有内涵的电脑节,而这才是大格局的东西。

另外,扶持新人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多年以来,提起珠江路就是那么几位企业家的名字,这是一个悲哀的现象,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只能告诉全国业界珠江路是个没有活力的地方,到此为止了!


个人一点建议

说了这么多珠江路的坏话,希望诸位可以体会我怒其不争的心情。最后,我也想说几点建议。

珠江路如果只是定位在电子集散市场,那么注定它将越来越没有前途,只能和中关村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和沈阳三好街、合肥金寨路、西安雁塔路、成都磨子桥等为伍。珠江路只有走“技工贸”一体化的路线才能真正提升,而现实问题是珠江路太缺乏技术和制造方面的资源,怎么办呢?

我个人建议不妨学学浙江省的做***,每年由产官学三方牵头举办一次高层次的江苏籍高层人士论坛,把这些有头有脸的人都想方设***的请回来,让他们给珠江路带来资源带来影响。

另外,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调整的尝试,不要再过于集中在电脑产品等大路货上,当然,这需要找到南京本地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我相信,如果有关部门把这当作一个真正的课题来调研的话,应该会有重大突破。

最后,我也表个态,未来珠江路的建设如有需要我效劳的时候,我定当鞠躬尽瘁。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