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脑网络 > 电脑配件 > 璞玉如珠 灿若云霞--记山东省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徐丽霞

璞玉如珠 灿若云霞--记山东省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徐丽霞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4 13:08   浏览 N 次  

初见徐丽霞老师并未有异样的感受: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而已。这名仅有三年数学教学经验的乡镇教师,真的就那么与众不同?为什么凡是听过她的课的人都用“震撼”来描述?即使与她交流过后,记者还是在心中暗自掂量:她超越他人之处毕竟是什么?教育发展进程中有那么多先进的课堂教学理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老师能上出什么新花样?

走进她的课堂,才体会到吸引和激动,体会到这位年轻教师发自生命本源的对教育的理解,她用清新与质朴、热烈与聪明演绎着她与孩子之间的激情对话,让课堂自始至终流淌着灵动与和谐。看着讲台上自信而又从容的徐丽霞,记者禁不住这样来形容她:“璞玉如珠,灿若云霞。”

一堂结束不了的课

被吸引首先是因为她简洁的课堂导入:“昨天孙娜同学把一道题发到了我的手机上,希望帮助她解决,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于是,《解决问题》一课的帷幕就在这群六年级小学生齐刷刷的“有”字声中拉开。

孙娜的题?来自同班同学的困惑,对学生来说比之来自教师更富有挑战性!即使出于孩子好胜的天性,也会毫无畏惧地迎受挑战。

记者心中异常明朗,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真问题,也只有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让智慧增长,孩子的才华正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锤炼、提升的。不错,这名老师很有想法。记者暗自称赏。

“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问题一出,孩子马上沉静下来,与刚才激动的阵势形成巨大的反差,满教室里听不到任何杂音,只听到笔触纸端的“刷刷”声。记者有些诧异,这可是一群不过十岁的孩子呀,如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若不是训练有素,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表现?徐老师有什么高招吗?听学校领导介绍,徐老师接这个班不过两年,而且这是一堂家常课,并无作秀的成分。但是,孩子们的确在认真地演算着,即使记者走到某个学生身边,也丝毫不能干扰他的注重力。

记者再次被吸引是孩子的精彩汇报。不论是哪名学生上台,均是落落大方,不但语言清楚流畅,而且逻辑关系正确,更可贵的是凡是上台的学生都像一名真正的老师,大有让所有的学生都过关的架势。这群孩子真是不简朴,比城里孩子也毫不逊色,甚至超出。记者暗暗点头。

而徐老师呢?从引入话题后,就不见她的大动作。孩子解题时,她不做任何指导,孩子讲题时,也少听她评价,半节多课过去,没见老师发挥什么作用。的确,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也不需老师说什么。一名学生讲完了,自有其他学生来评价,有听不懂的干脆站起来与之辩论,其热烈程度足可抵过教师的参与。记者粗算下来,学生汇报的解题方法至少有五种,每一种几乎都被孩子准确地描述到极致,即使出现错解现象,其他孩子也都踊跃评论帮助修正。特别是到讲台上板演讲解的学生,更是用流畅的思维、清晰的表达赢得同学的阵阵掌声。

真的是不简单呀!“一题多解”是一种多么智慧的学习方式,而驾驭这种方式的就是一群六年级的孩子!解决问题-产生问题-升华问题,学习就在孩子的辩论、倾听、讲评中进行,这简直可称得上是“学堂”,是生成的课堂!当学生能主动、自愿的学习了,学校还能被称为“牢笼”吗?教师还能被称为“保姆”和“警察”吗?这不正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吗?徐老师做得好!记者禁不住站起来为孩子的精彩表现鼓掌。

更吸引记者的是这样一个场面:当老师问还有哪名同学不过关时,班内零零散散地站起来几名学生。几乎就在瞬间,有多名学生迅速“扑”过去,将那几名学生团团围住。学生在干什么?记者怀着迷惑走到学生中间。奥,他们在帮扶。几名学生有序地讲解着,从基础知识的运用到解题思路的梳理,从运算的留意事项到解题的步骤,简洁而清晰,直至那名学生过关为止。一旦学生过关,班级又迅速恢复秩序,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我知道他们在期待什么,他们在渴望着新问题的解决。

于是徐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振振今年12岁,有一次她问老师今年多少岁,老师说,等你到我这个年龄我就52岁了,请问老师今年多少岁?”

从解题过程中记者听出,振振就是班里的学生,学生求解的就是徐老师自己的年龄。

如法炮制,学生继承用激情演绎着课堂。还是多种解法,还是各显身手,还是团队互助,但是因为此题就是身边的案例,显然比刚才的效率更高,学生的思维也明显比刚才更清晰、敏锐。

正当学生渴望着继续解决问题时,老师说下课了,顿时有不少学生喊起来:“老师,再解决一个问题!”“老师,能延长一点时间吗?”……

这样的场景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学生竟然不让下课!?然而看学生强烈的愿望,如果徐老师不是果断制止的话,还真成了一堂下不了的课了。

下了课,见学生悻悻泱泱一付没有尽兴的样子,记者心中也颇有些遗憾,假如这节课再长一些,学生们一定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一定会有更为上佳的表现。但是记者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堂课的确没有结束,他们的心被系在数学课堂上,他们会为自己营建一个无时不在的数学课堂。而且他们今晚一定会再去寻找问题,将之发到徐老师的手机上,那就是明天数学课的“大餐”啊。

“勤”与“懒”的辩证

徐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轻松、智慧、与学生亲密的关系都深深地吸引了记者,但是记者心中第一个困惑是徐老师是怎样做到让学生如此有序的开展学习活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积极性这样强盛?

合作学习不是一个新名词,这是当今课堂呈现方式的主流,是促进学生团队意识、自主意识、个性色彩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措施。也因其作用之大,已越来越多的被教师运用到课堂上。但是以记者之见,合作学习可谓是“双刃剑”,若是利用不好,就成为学生的“自由市场”,什么话题都会成为“讨论”内容。所以至今记者见过的真正有效的分组学习情况是少之又少。

徐老师这样组织合作学习: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队,每个大队冠以孩子们喜欢的名字:草莓队、苹果队、柠檬队、菠萝队,孩子们自己选出一名大队长,队长的职责是率领整个大队成员“夺星”。每个大队长又根据成员状况,将大队分成若干小组,再由组内成员选出自己信赖的组长,仍旧采取“夺星”的方式促其竞争。大队长和组长还分别承担着这样的职责,那就是随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譬如发言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否违纪、解题质量等等,同时大队长和组长还承担着批阅学生作业的职责。

让学生批阅作业?这可是教师的职责!何况学生批阅作业的质量如何?能发挥作业应有的价值吗?

徐老师告诉记者,这项职责是学生自己争去的,他们认为自己能治理好自己的行为,事实证实学生对这项工作非常感爱好并做得非常好。虽然记者没有见到学生批阅作业的情况,但是从课堂上看,徐老师的“大队管理”是非常奏效的,孩子那么有序的学习活动,若没有有效管理作支撑,怎么可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因此记者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任何行动的背后都有一个“制度”来支撑,假如没有“规范”,就不会拥有发展,而大队管理制度就是学生发展的支撑和杠杆。

大队长的职责非常清晰,那就是率领全队成员去“夺星”。对于“夺星”,徐老师也有一套评价机制:

1、每当学生有一次出色的表现,比如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质量高、能够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等,均取得一颗星。

2、同队成员假如出现优秀生把争到的发言机会让给小组内的弱势群体的现象,两名学生各获两颗星。

3、同队某一组中若有成员因粗心做错题时,一颗星不加,还得到一个哭脸,且这个组的组长和大队长各扣一颗星;而队内全对者得双倍星,并且晚上没有家庭作业。

4、如果某一个同学的发言有误,其他能听出来并进行反驳的同学加两颗星。如果别的同学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并做到了礼貌用语、表述规范,也加一颗星。

5、每位同学取得十五颗星后可以在班级的“快乐智慧数”栏目以各种方式比如网名或自已的漫画形象来妆扮自己的名字。

从上述“夺星”管理条例中不难看出,尽管这个条例尚显粗糙,但是却表现出徐老师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如团队意识、助人意识、文明意识、规范意识等等,她让学生明白不仅会解题能加星,勇于解题、乐于助人都是加星的条件。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方式无疑起到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素养的双效目的,或者说徐老师将“大教育”融进了“小行动”中她为孩子的发展提出了方向,并用智慧规范着学生的发展。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徐老师的评价中突出了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团队中,大队长、组长的聘用都采用自推、公推相结合的形式,这本身就赋予这些“孩子王”一个责无旁贷的职责:既肩负成员的重托,必要为成员负责。当然记者心中明白,要让这些“孩子王”真正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徐老师一定对他们做了非凡的训练,不然以他们的年龄来看,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表现,而他们出色的表现也正说明了教师管理有方、评价有方,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更是让孩子“信其道”的源泉。

当然徐老师更关注个体的成长。因为每一个出色的个体才能集合成一个出色的集体,没有学生个性的张扬,教育也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对于追求生命课堂、彰显生命活力的新教育观来说,凸显个性、发展个性,让每一个个体充分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思想情操的升华,是教育追求的一大目标。“快乐智慧数”的神奇、有效之处,就在于学生在这里得到了对自身的认定,对自身在集体中地位的确定,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睿智在“智慧数”上放飞着自己的理想。

此时记者突然明白徐老师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名“懒”老师的原因了。的确,这名教师当得可太轻松了,不需要教师自己找问题,学生每天将问题直接发送到徐老师手机上或邮箱中;不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团队管理的有效性让徐老师从个别指导中解脱出来;不需要教师对逐个学生做思想工作,“智慧数”让徐老师只是张开手接纳果实而已。尤其是对一线教师来说繁重的作业负担,也让徐老师的学生“代劳”,而且做得那样津津有味、有条不紊。教师该做的都不必做,也真是“懒”的表现。但是记者知道,懒的背后却是一副灵动的大脑和一双睿智的目光,此“懒”非彼“懒”,这是勤奋之上的从容和大气。

从“大队管理”到“夺星”策略到“智慧数”的建立,徐老师都经过充分思索。她认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有一双“孩子的眼睛”,要会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这之前,她曾有多种方案和想法,但是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都有缺陷。为此她除了注意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外,大量涉猎教育专著是她主要的学习渠道。她特别爱看中心电视台的各类少儿节目,目的就是从中取经,取得管理的灵感,“智慧数”就原发于电视台某频道的“智慧树”。不但如此,她对自己还有这样的要求:所有的管理措施都要与孩子的年龄相当,教育方式要与孩子的发展同步。于是她几乎每半学期就更换一次管理措施,每一次管理措施的出台都基于广泛征求孩子意见基础之上,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后的结果。这些不都是“勤”的结果吗?就是徐老师管理措施的实施,也非要毅力和勤奋来支撑不可。

记者不仅自忖:这哪是“懒”,这分明是“大智”的体现么!也正因为教师“懒”,学生才“勤”,教师用一种大智慧激发着学生智慧的迸发,徐丽霞是用自己特殊的教育管理理念,培养出了一批有勇气、肯钻研、具备创新精神的勤奋的学生。

解决真问题

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价值之大已超出人们的想象。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到陶行知的“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从苏格拉底的“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到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无不阐述出让学生拥有“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当今这样一个把培养创新人才当作国家发展大计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徐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希望解决、乐意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才有解决的必要,才能起到让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升的作用。为此徐老师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探索生活中的问题。

徐老师认为,课本中的知识是统一的,但是地区差异、环境差异、人文差异等原因,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不适合”现象。不适合能怎样?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就是自己教学的依据和导向,离开教材怎么教?徐老师自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只有适合的才是科学的,唯有科学的才是发展的,建立在科学、发展之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那么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教学的落脚点又在哪里呢?自然是来自学生的生活,来自学生的兴趣,更来自学生的成长所需。

如讲《方阵问题》时,该部分教材内容是下围棋,看棋子的放法,虽然也是同学们平时能碰到的,但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有一定距离,于是徐老师毅然改掉课本上的内容,变成学校内同学们天天练习的团体操方队,这样,样版虽差不多,可是同学们好像身临其境,很快就弄懂了其中的奥妙。再如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徐老师舍弃了课本中的方案,让学生从室外搬来了自行车,以自行车为模特,解剖圆,以车轴为圆心,以辐条为半径……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对圆的探究之中,不能自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再如,讲《折扣》一课,课本中的练习题不多,徐老师就带领学生从‘吃’、‘喝’、‘玩乐’中练习折扣问题,也就是把生活中的饭店举行打折酬宾活动、超市饮料买一赠一活动、金宝乐园团购优惠还是单价优惠问题编进折扣问题中让学生练习。

从徐老师的做法中我们也许会发现,徐老师并未对教材动“大手术”,但是面对诸多“不合适”和“无兴趣”,她却勇敢的拿起了“手术刀”。确实,徐老师的改革教材还只能说是小打小闹,却让每一名旁观者看到她以学定教、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是的,学生不爱学能学好吗?对学生促进作用不大还保留它干什么?道理就这样简单,只不过徐老师是那个敢“吃螃蟹”的人,所以她就找到了“真问题”的突破口,那就是唯有学生熟悉的、感兴趣、有发展性的问题才是解决的目标。面对真问题,学生能不真解决问题吗?学生素养的提升也就成为必然。何况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学生的舞姿将得到多么淋漓尽致的展现呀。

二、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

徐老师教学中一大特色就是每节课都会引领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的来源有多种渠道,一是学生将问题发至徐老师的邮箱或手机上,二是学生通过电话质询,三是在与学生交流中获取某些信息。徐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解疑释惑”,如果学生自己的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他怎么会有能力和兴趣解决别人的问题呢?何况对于那些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来说,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挑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由于自身问题的被重视而享受到做人的尊严。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建构主义学说强调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存在性和真实性,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可行性。那么对于教育者来说,为什么不能重视学生自己的问题而舍本逐末呢?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不断的引领它、促进它、生成它,我们还会担心出现学生学习的被动现象吗?

正如记者在徐老师课堂上看到的,由解决学生问题开始到学生强烈要求再去解决问题,体现出的就是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促进性。徐老师非常智慧的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学生成长的动力源。

入住“摩尔庄园”

“在摩尔庄园里,我们都是有着可爱红鼻子、心地善良的小鼹鼠——摩尔!在庄园里,我们可以穿着喜欢的衣服,带上喜欢的玩具,跟其他小摩尔们一起玩游戏、打水仗!在摩尔庄园里,我们可以结伴去雪山进行一场刺激的滑雪比赛,可以一起去农场收获西红柿,还可以参加摩尔舞会认识新的朋友!!!老师,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一所摩尔庄园,在摩尔庄园,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友好,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开心和悲伤难过,我们创造着一个新的家园^_^,”

这是学生写给徐丽霞信中的话。当自己的课堂被学生如此拥戴,当老师的又复何求?徐丽霞说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与孩子在一起。

于是徐老师学会了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孩子的行为来感染孩子。她会与孩子一起打雪仗,与孩子一起跳绳,参与孩子喜欢的任何项目。她认为当一个老师拥有纯洁的童心时,就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当老师的还有什么比拥有孩子更快乐吗?

这使记者再次想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大凡成功的教育者,都是从爱孩子起步的,爱,是一切事业的起点,当然也是教育的起点,还是教育的终点。用爱装点的教育旅程,虽历经风雨,但是都将开出成功的花。自此,记者也就明白,为什么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夺目!

问及徐老师“摩尔庄园”的含义时,她说所谓“摩尔庄园”就是“快乐庄园”的代名词,是学生虚拟的一个童话世界,意指他们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了童话般的快乐。

“亲爱的徐老师:

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孙娜。我想对您说我对数学的看法。

对我来说,数学是我学习的兴趣以及快乐的源泉,我喜欢做数学题,我享受做出一道题的成就感。在我眼里的数学,不是用华丽的词藻可以形容的。每个数字、每道公式,对我来说都是快乐的精灵它把快乐给了我,给了6年级3班的班的每一位同学。我学数学以来,发生了许多改变,可以说他让我收获了许多从一开始的语无伦次,胡说八道,到可以讲到点上,他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数学课堂上,老师是一个爱笑的大孩子,是一个和我们打成一片的同学,数学课是快乐的,在短暂的40分钟里,我们体会得到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心里。

我知道,我们毕业就跟您分开了,但是我们永远忘不了一个爱笑的数学老师,和布满欢声笑语的数学课堂!!!!!!

数学老师,我们爱您!!!!!”

这是记者选登的其中一封学生写给徐老师的信。徐老师珍藏着不少孩子的信,封封都表达了自己对徐老师的爱和对数学课堂的热爱。徐老师说,自己不求什么荣耀什么奖项,没有什么功利心,有孩子的爱就够了。她这样说道:“做教育的,需要的是一颗爱心和寻常心。”

听到此,记者不禁再次打量这位年轻的数学教师,依然貌不惊人,依然朴素无华,但是她的眼睛里流动着不竭的希望,如同一颗火种,熠熠生辉于这所简陋的小学校中,其光线就是教育旅程的路灯,为众多的教育者指引着方向。记者禁不住又在心中暗叹:“璞玉如珠,灿若云霞。”

记者的反思

徐老师对自己的成功之处似乎并无任何定位,她认为自己所做的是任何一名教师都会做到的,所以当自己得到众人认可时,只是淡淡地说:“其实没什么,如果说我真的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得感谢学校为我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是的,在奎聚小学,就有这样一位办真教育的校长——赵建波。赵校长提出的“自能学习”不仅成就了一名徐丽霞,这所不足百人的学校里还拥有特级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取得者、多名市区教学能手等,可谓人才济济。赵建波校长认为一所学校要想发展,要害是教师,所以他搭建起“树标——学标——达标”这样一个人才成长线路,为众多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而徐丽霞就成为其中一名年轻教师的佼佼者。

由此记者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名师成长的起点是什么?名师成长的沃土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学校这个舞台,怎么可能让教师成为明星?奎聚小学这片肥沃的教育土壤就是徐丽霞们的起点,是他们一直奋发向前的加速器,而一个智慧、大气的校长则是名师成长的领路人。

徐丽霞是幸运的,因为她拥有一个强大的发展后盾;徐丽霞又是个性的,因为她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徐丽霞是勤奋的、执着的、睿智的、亲和的,所以她绘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课堂彩图。徐丽霞更是成长的,她用刚强的翅膀搏击着长空,并将自己融于一片灿若云霞的朝阳中。

徐丽霞,女,昌邑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昌邑市首批小学数学课改团成员,先后取得昌邑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潍坊市金点子奖等奖项,有数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是昌邑市课改先进个人,昌邑市教学能手,并被评为昌邑市巾帼建功明星;多次在昌邑市小学数学课程培训会上作培训报告,先后为省内外、潍坊市内外、昌邑市教师、同行提供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60余节,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为市、街办和学校赢得了声誉。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