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二次课程总第四讲之:这样一个正见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3月29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这样一个正见
我们继续讲第一地。前面所说的是分别说十地,分别说十地当中分成极喜等五地、第六菩提心显现地、远行等四地。极喜等五地里面第一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菩提心极喜地。刚才都已经说过了为什么分成十、为什么称为地、为什么叫菩萨、能称为菩提萨埵是为什么、有些人为什么被称为发生萨埵,我们区分开这些观点以后就知道,原来空性正见在佛教当中如此的重要。更坦率的说:如果不具备刚才所说的无自性、一切法法空寂的这样一个正见,是不能被称为佛弟子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在争执最为激烈的那个阶段,每一个宗派最后都做出了一个决定:任何上讲台讲经的法师,如果上台表述不清楚自己的观点是不允许上去的,表述错了也要拉下来。那么怎么样表述自己观点呢?首先一上台,第一句话就是:“一切法皆空。”这是根本观点。说完了以后才能接着说下面的话。也就是说,当时的佛门对于观念的要求是非常严格。因为如果是从信仰的宗教的角度来说,“邪见道路无边际”,佛教是无法去为邪见的种类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我们只能拿出佛教本有的知见、正见。在佛教的正见没有确认之前,都无法来确认这个人的观念就是属于佛门的观念。那个时候不是用形式来确定身份,而是用观点来确定身份:你可以说你是佛弟子,谁都可以相信,但如果你说了一句外道观点的话,别人马上就会把你佛弟子的身份否定,就说:“原来你不是佛教弟子,原来你你不是信佛的。” 这和现代当然有很多差异。现在很多人信佛很长的时间,乃至于信了快一辈子了,都不知道“五蕴皆空”到底指的是什么——不用圆满的诠释,到底在说哪一个事件总需要知道吧?这个也不知道。那这样能称为佛弟子么?当然现代佛教互相没有监督机制,各行其是,你说你是佛弟子,我们也无法否认。但是如果对于自己的解脱道这一件事情来说,那是称不上合格的佛弟子的——而且一旦称不上,自己的这一生就危险了。
刚才所说的极喜地,连“佛是十地以后圆满佛果,我们应该为了成就佛果来发菩提心”这样一句话,月称论师都说他是“发生萨埵”。可想而知,佛教真的是贵族信仰,你得为自己心灵负责任,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学习应该生欢喜心。学到此处,可以看看我们讨论了多少问题?其实时间很短啊!但是,如果不在中观的这个课堂上,就不一定了。我敢保证如果不在中观的这样一个课堂上面来说,我们刚才所讨论的问题,在坐的就有人一辈子都讨论不到、一辈子都想不到、也一辈子都总结不出来这些经验。这些都是过去的佛菩萨给我们带来的恩惠,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心。
往下面是一地的广说功德,自续庄严功德的得生家族功德刚才已经说了。“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此菩萨持胜欢喜,亦能震动百世界。从地登地善上进,灭彼一切恶趣道。”
灭彼一切恶趣道。
“灭彼一切恶趣道”不是所证的功德,不是得生家族功德的范畴,所以放在了下面的一个目录当中。得生家族功德之后就是灭尽恶趣功德。灭尽恶趣功德里面有“真实”和“比喻说明”两部分,“真实”的这部分:“灭彼一切恶趣道。”月称论师在这里是说,不光是心里灭了,他的现象界、环境当中的三恶趣彻底消失了。我们能否想象在你的生存世界中没有旁生?你看不到一只蚊子,你走在街上也没有小狗,回到家里也没有苍蝇,没有这样分门别类的小动物?这是一种没有旁生道的情况。没有地狱,既然是连地狱的现象界都没有,类似于地狱形象的痛苦也没有。那么如果这样的菩萨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像汶川地震那样的痛苦在他的世界里不会发生,因为他存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汶川的那些众生,也没有饿鬼。这些恶趣都灭除了,有个譬喻就说:
此异生地悉永尽,如第八圣此亦尔。
“第八圣”就是《俱舍论》把小乘四果分成的八个地次的其中之一。《俱舍论》分地次的情况以后详细讨论时还要铺开说,今天能大致知道四果是分成八地就可以了,学到后面肯定要了解更详细一些。
《入中论自释》说:“已达法善修习故、为登第二地等发大勇猛故、从地登地善于上进。”再往后面去,自续庄严功德里第三部分灭尽恶趣功德的“真实”和“比喻说明”两部分已经说过了,后面是他续超胜功德。所谓“他续超胜功德”的意思是:这样的一个修行者比其他修行人所超胜之处。
即住最初菩提心,较佛语生及独觉,由福力胜极增长。
安住在最初的菩提心当中,也就是说初地菩萨才是真正地生起了菩提心的人、生起了大悲心的人。安住在这种菩提心当中,比较起佛语生和独觉,“佛语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闻,从佛的语言当中产生果位的佛弟子就叫做“声闻”、也叫做“佛语生”;独觉也可以称为“缘觉”、在前面也称为“中佛”,这是指的佛的两种弟子。这两种弟子或在佛世或不在佛世,但是他们学佛的因缘都曾经跟随过佛。“由福力胜极增长”,这个时候菩萨福德的力量超过声闻和缘觉。这里有一个我们平常喜欢说的不太正确的观点:菩萨这个时候的福德才是超胜的,但有人就说“罗汉修福不修慧”。其实这个话跟我们真正的佛法的教义正好相反。罗汉就是智慧的观察力量特殊,他的观察理论很强。如果从观察力量那一方面来说,他们的八地跟菩萨从初地到八地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只有八地的菩萨的观察力量才能超过四果阿罗汉,否则初地菩萨的观察力量是超不过四果阿罗汉的。因为观察力量是由断俱生的烦恼障来决定的,初地菩萨断除的俱生的烦恼障部分还是少数。那么这个时候初地菩萨比声闻罗汉强的就是福报,也就是说阿罗汉并不只是修福不修慧,恰恰相反,阿罗汉是修慧不修福。这里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弄明白呢?因为到后面去,到了菩萨第七地的时候,观察力量就能和四果阿罗汉平起平坐,到第七地的后面的部分就直接超过四果阿罗汉,就是观察力量、断俱生烦恼障的能力就超过他了,在这里还没有超过他,但是福德力量超过他。这透露出来一个信息:我们断除障碍跟阿罗汉可能是互相彼此有所交叉,不是绝对超过或者是绝对落后。那么我们右边的这个表格就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后面的颂词就说:
彼至远行慧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