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脑网络 > UPS电源 > 想明白(之九)

想明白(之九)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5 03:56   浏览 N 次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随便说一说没什么。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人这样讲“我/他不过就是说说(而已)……”可是,令人惊讶甚至有时为此恐惧的是,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所谓“一言成谶”的现象。[1]

还好,今天人们已经不必像迷信者一样疑神疑鬼担心自身难保了,因为心理学家们已经可以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概念,“Self-fulfilling prophecy”(姑且翻作“自动实现之预言”吧)。这个概念是已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在上个世纪打造的。[2]

罗伯特默顿如此描述“自动实现之预言”:

最初的时候,那些预言实际上只不过是对当时境遇的错误描述/定义,然而却会引起新的行动,而这些由此产生的行动最终使得原本错误的描述成为后来的现实。于是,这种披着“应验了”的外衣的预言,使谬误成为不朽的“真理”。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古希腊神话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到印度神话《摩呵婆罗多》中的克利须那;从罗马神话中的《罗穆卢斯与瑞摩斯》但童话故事《长着三根金头发的魔鬼》[3] ……

哲学家卡尔波普把这种现象成为“俄狄浦斯效应”(Oedipus effect)。他说:

曾有一段时间我还以为俄狄浦斯效应只在社会科学中存在,可是,在自然领域中也一样。在生物学里,甚至是分子生物学中,期望往往会在导致期望实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

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同样比比皆是。因为人们不仅对他们所处的境遇做出反应,并且(甚至是更主要地)根据他们对所处境遇的理解做出反应。于是,他们的行为总是受到自身理解的影响,甚至有时根本都不是收到环境本身的影响。更有甚者,一旦人们认定某种境遇具备某种含义,他们甚至可能完全忽略境遇本身,而只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下一步行动。

罗伯特默顿为了生动地说明这种现象,在他那本著名的里程碑式的著作《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5] 里举了个假想的例子:

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没必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反正某一天一个叫做Cartwright Millingville的运营良好且运营正常的银行里的堆满了人。身在银行里的顾客开始担心起来,有谣言说银行快要破产了——于是人们开始挤兑,于是招致更多的人跑来挤兑。于是谣言传播的更广听起来更像是真的——因为正在有人进行挤兑,于是更多的人相信了谣言……最终,这家原本运营良好一切正常的银行真的破产了……

另外一个现实的例子发生在1940年1月。学者Marcus Garvey心脏病发作。尽管他最终被抢救过来脱离生命危险,可是,《芝加哥卫报》已经登出了他的讣告(当时当然还是错误的),说他是个“破产了的、孤独的、无人理睬的”[6] 家伙。Marcus Garvey看了之后震惊到心脏病二度发作当场死亡——讣告“一言成谶”。

“自动实现之预言”不一定指的都是坏事儿。那个著名的说“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的“摩尔定律”也可以被“自动实现之预言”的机理进行解释。自从这个预言出现之后,计算机部件生厂商一直都在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而拼命跟上这个所谓的发展步伐。

这个现象的清楚解释原本应该对破除迷信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到现在也没其什么太大作用的原因在于1)知识传递需要比想象多得多的时间;2)“眼见为实”的力量着实难以逾越。不过,对于每个个体,尤其是那些想挣扎着想明白并希望自己做出正确行动的人来讲,对这个现象的清楚认识,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因为很多的时候人们易受外界影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真正影响他们的是他们对外界的理解,甚至不见得是外界本身。

举例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往往确实是最佳策略。观察一下就知道,有多少人仅仅因为别人说了什么就因此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事实上,无论别人说什么(就算到了某种所谓的极端情况),你都有权利自己去选择下一步的行动。在很多的时候,花时间听、甚至想别人说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生活的终极限制在于“时间有限”。再准确点说,别人说的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但无论对错,最后承担责任的是你自己,于是,最好自己动动脑子想明白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是对是错,而后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来自外界的评论上,反正,事儿是自己做,责任是自己担,后果是自己承受。

另外,尽管客观评价自己没错,但是如果最终的结果是负面评价,那请你小心。比如,很多人说自己“路痴”(我自己就这样),结果没多久就真的变成了真正的路痴。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认为自己路痴,于是就不再有走到哪里花点心思记住路线的动力——那不是一个真正的路痴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就渐渐失去记忆路线的能力,最终实现“路痴”的梦想……

  1. 所谓谶纬,其中的“谶”,指是秦汉期间方士巫师写就的预言凶吉的文字;到了汉代,更有一些附会儒家经义的迷信文字,叫做“纬”。
  2. Robert K. Merton, 1910~2003,他所打造的概念流行颇广相对著名的还有“role model”以及“unintended consequences”。他的研究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比如“theory of deviance”,不妨抽空看看……
  3. The Devil With the Three Golden Hairs
  4. Karl Popper, Unended Quest: An 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 1976).
  5.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6. broke, alone, and unpopular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