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电脑网络 > UPS电源 > 叶匡政:诺贝尔奖正在成为学术鸦片

叶匡政:诺贝尔奖正在成为学术鸦片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1 10:15   浏览 N 次  

叶匡政:诺贝尔奖正在成为学术鸦片

诺贝尔奖10月6日起陆续揭晓,各国照例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游戏时间。英国博彩公司也开出了文学奖的赌盘,大家争着买赔率最低的作家,赔率越低获奖可能越高。为了多挣点赌资,赌徒们开始研究起了文学。赌徒之美,在于输得无怨无悔;诺奖之美,在于奖得让人一头雾水。虽然大家一头雾水,媒体照例还是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这是因为诺贝尔奖在学术界的地位决定的。它早就成了各学科的琼林御宴,一旦跃入它的龙门,做了它的娇客,烟火俗事也会染上美丽的传奇色彩。在这一周,人们会突然发现,物理、化学这些遥远的学科,竟然在世间还活得好好的。让人们惊奇的是,这些古老的学科还能让人一夜致富。炸药王诺贝尔真是聪明,愣是用巨额奖金培养了一个对科学的朝圣仪式。虽然一年只有一次,但对于忙着算计和赶路的人类来说,也算一种奢侈。

稀奇的是,美国一家幽默科技杂志年年颁出一个“另类诺贝尔奖”,像是正版诺奖的预热。随着另类诺奖18年的坚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公众中的传播率有超过诺奖的趋势。因为这些新奇搞怪的研究,让人们在笑声中学会了思考,与如今的娱乐精神倒是非常合拍。比如今年获另类诺奖的研究有:一位美国化学教授用实验证明了可乐有杀精作用;一位英国心理学教授创造了美食的“声音”理论;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发现,狗身上的跳蚤要比猫身上的跳得高;一位医学奖得主通过研究证明“昂贵假药比便宜假药管用”。最有意义的是另类诺贝尔和平奖,它的得主是全体瑞士人,因为他们批准了一项法规,认为“植物也有道德标准和尊严”。我倒期望这个法规在中国也能得到认可,这样,乱砍乱伐的事也会少一些。

这些研究看似玩笑,其实揭露了今天学术界的真实状况。当很多学科的开拓空间越来越小,又未诞生革命性发现时,留给学者的只有钻牛角尖一条路了。再拧巴、再变态的研究,只要没人做过,就是好课题。学者们或者用一无所知的方式去研究,或者用无所不知的态度去思考。娴静的学者,思考时宛如公猪照镜;激情的学者,研究时如同河马发疯。据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但科学家们往往操起根木杵,就有耐心把它磨成牙签。而诺贝尔奖也常常成了刺激这些所谓前沿科学研究的鸦片,研究得再难再苦,只不过成就了学术界的一些二百五。

真正有玩笑性质的,其实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奖1968年设立,当年为了庆祝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硬生生地给加上了诺贝尔之名。诺贝尔家族的多位亲属一直反对这个冠名,理由是诺贝尔生前一直对商业和经济持怀疑态度,而诺贝尔奖的宗旨是颁发给“那些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士”。实际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大多只是一些反映西方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观点的学者,他们的学术成果能否让整个人类得益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经济学的理论要被实践证明,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事实证明,诺贝尔家人的这种担心是正确的。比如导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理论,就是来源于获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位经济学家,他们分别获得1990年和1997年的经济学奖。其中促使金融衍生品大行其道的,是1997年诺奖获得者罗伯特o默顿,它甚至被称为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牛顿。华尔街惨痛的事实正在证明,罗伯特o默顿提出的经济模型带给人们的其实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我们能够容忍脸庞是假的、乳房是假的、牛奶是假的,甚至钞票是假的,但绝难容忍诺贝尔奖也有假的。此刻,诺贝尔奖为了维护它的权威性,是否应该收回这个奖项呢?

广告赞助商